人文為本,醫學為用
推動醫學人文教育之深化與向下紮根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醫學研究先驅~ 居禮夫人傳

作者:陳永興

閱讀居禮夫人傳記而不落淚是很困難的。這位傑出的放射能研究者,是人類史上唯一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物理獎與化學獎〉的女性科學家,她和居禮先生歷經千辛萬苦發現放射性物質「鐳」,自己甚至因終生投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而罹患白血症病逝;犧牲了青春、時間、家庭和物質生活享受甚至生命而無怨無悔,在最窮苦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堅持理想,最後得獎受世人肯定後仍拒絕名利放棄專利權,將科學研究成果完全無私的奉獻給世界人類,這種偉大的情操值得所有醫學工作者深思學習。
居禮夫人,本名瑪妮雅‧斯克羅德夫絲卡,波蘭人,1867年生,自小即承受亡國之痛〈當時波蘭在俄國統治之下備受壓迫〉,瑪妮雅年輕時就充滿理想並熱愛祖國,與革命知識分子有所來往,但不忘認真求知嚮往科學。在居禮夫人傳中這樣描述著:

當時的青年男女,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復興祖國的夢。在他們未來的計劃裡,為祖國波蘭服務的願望仍舊在個人野心、結婚和愛情之上。有人夢想激烈的戰鬪,甘冒生命底危險,計畫著叛變的策略;有人夢想採用論辯的行動;有人則在神祕的夢境中希求安慰。……
雖然她的朋友裡面有革命底愛國者,在危險的時刻裡,她也曾把通行證借給他們,瑪妮雅卻沒有沉迷於參與暗殺陰謀。……她們牢記著此時此際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工作並且為波蘭建設一個智識底大本營,同時要把當局蓄意使其封閉於黑暗中的貧苦民眾加以啟發。
她們去上解剖課、自然科學、社會學等各種課程。慈悲為懷的老師,把這些課程教授給一些想擴展自己教養的青年人。這些課程都在畢雅夏克的家或其他人的私宅裡秘密舉行。每一次聚會,大約有八個或十個學生聽講並作筆記。他們彼此傳閱小冊子或論文。聽到風吹草動都會使他們震顫。因為萬一給警局發現了,他們全要抓去坐牢的。
瑪麗‧居禮這樣寫著:「和那些為求知慾所燃燒並具有才智的朋友們聚集在一起,那種令人懷念的氣氛,我至今仍有鮮明的記憶。活動的方法既貧弱,所得的成果亦無足觀。然而我卻堅決相信,當時帶領我們的各種思想,乃是促進社會真正進步的唯一途徑。我們不能渴望那種不圖改善個體,卻希求達到建設一個較為美好世界底想法會成為事實。朝這個鵠的,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努力發揮自己最高的潛能,接受並分擔在人類全體生活中自身的職責。我們各自的責任就是幫助那些我們感到自己對他們最有用處的人。」
「流動大學」的目的,不僅要補足剛從中學畢業出來青年人的教育,同時也要使這些學生將來成為教育家。瑪妮雅矢志為那些貧苦階段的婦女授課。她開始時給製衣工廠的女工大聲朗讀課文,為她們一冊一冊地搜集了一個小圖書室的波蘭文書籍,以便供給那些女工們閱讀。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76,78
我們可以想像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是多麼困難,但瑪妮雅毅力堅強,她自己過著最貧困的生活,做家教賺錢供應姐姐布蘭妮雅去巴黎攻讀醫學,到了1981年她24歲才有機會前往巴黎攻讀物理學和數學。在巴黎讀書的日子必須省吃儉用到什麼程度,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

生活確實被剝奪而幾乎到了赤貧的程度。…有三年多的歲月,她將過一種單獨獻身的研究生活。…那也是一種和僧侶或傳教士一樣的生活。
她的生活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需是和修道士一樣簡樸。…她一個月僅有四十盧布可供支用。
她確認物質生活毫無重要性可言,它是根本不存在的。基於這個堅守的原則,她使自己過一種奇特而缺乏人性的斯巴達式生活。
她除了奶油麵包和喝茶之外,什麼也沒吃。
在這種食譜下,…很快變得日趨虛弱。她從桌邊站起來時,經常會覺得頭暈目眩,…可是她漠視它,…如果姊夫說到她面帶菜色,她會肯定地說書讀得太累了。…有一天,瑪麗終於在一個同學面前昏倒。
前一天晚上開始,她只細嚼過一包蘿蔔和半磅櫻桃。…只睡四個小時。後來又去索本大學,…然後就昏倒了…
然而,翌日她又開始以空氣為主。
苦讀!……苦讀!她把自己沉浸在研讀中……
她對實驗室裡的「氣候」,那種專注和甯靜的氛圍有一份熱愛。這是她直到生命的末日一直最喜愛的。她總是站在一張擺著精細儀器的橡木桌,或者站在放滿某種融解在沸騰中的物質和吹管的實驗桌前中工作。……她尊敬這個房子裏那種聚精會神的氣氛,她不發任何吵聲,她不說無謂的話。
…瑪麗決心要拿兩個,一個物理和一個數學學士學位。
她的頭腦非常精細、理解力異常靈敏。…銅鐵般的意志,追求完美的熱望,和難以令人相信的毅力。…1893年,她以第一名通過物理學士學位考試,1894年又以第二名成績通過數學學士學位考試。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138,140~144

在巴黎,瑪妮雅〈留法後改名為瑪麗〉認識了物理學家彼埃爾‧居禮,兩人於1895年結婚,從此居禮夫婦成為研究工作的夥伴和追求科學真理的相互扶持者,他們的研究工作是艱困、孤獨的,令人難以想像的欠缺支持,我們由下文可以窺知:

在索本大學所屬的許多建築物中,該不致於找不到可供居禮夫婦使用的工作室吧?事實上,顯然沒有。…彼埃爾和瑪麗又踱回他們的出發點,也就是回到彼埃爾所執教的物理學校,瑪麗曾在那兒做過第一次實驗的小房子。這個房子朝向天井,天井一端,有一個小木棚。那是一個廢棄不用的木棚,有破敝不堪的天窗,時時漏雨,原係供作醫學院解剖用的。…這個木棚沒有地板,地上舖有一層不均勻的瀝青油。室內只裝設了幾個破損的廚桌。有一塊黑板,…還有一個古老的鐵鑄爐子,上面有個生銹的煙囪。
工人也不願在這種鬼地方工作,儘管如此,瑪麗和彼埃爾卻寄身其中。這木棚有個好處,它毫無引人之處,如此寒傖簡陋,沒有人會拒絕騰出讓他們使用。…這對夫婦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必把原料堆在街道上。
「我們沒錢,沒有實驗室,在這項重要又艱難的工作中又沒有幫助〈她後來這樣寫道〉,那好像是要『無中生有』似的。如果卡西米亞‧杜魯斯基曾把我的學生時代稱為「我姨妹生涯中之偉大英勇的時代」,那麼我要毫不誇張地說─現在這個時期是我和丈夫共同生涯中英勇的時代。
…然而就在這個寒傖可憐的舊木棚中,我們度過了生涯中最美好的幸福年月,把自己整個獻身給研究工作。有時我拿著一根和身子等高的鐵棍,竟日攪拌那大量的沸騰物質,到晚上,我總是感到精疲力竭。」
居禮夫婦在這種情況下,從1898年到1902年連續工作了四年。
工作積年累月地持續下去,彼埃爾和瑪麗不曾感到沮喪。那和他們相抗衡的物質,仍然保持著它的奧秘,使他們為之沈迷。在這個木棚裏,由愛情和知識的熱情而結合的夫婦,他們倆過著同樣命定的那種『悖逆常理』的生活。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211,214

就在這麼難以想像的簡陋工作環境中,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質研究,在居禮夫婦的手中獲得重大的突破,他們發現「釙」也成功分離出「鐳」,同時於1903年共獲諾貝爾物理獎,得獎時他們居然無法出席,因為過度勞累以及健康受損無法承受在冬天的長途旅行。得獎後他們更因為受到媒體和社會大眾注意而備感困擾和不安,在他們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如您所見,好運在此刻眷顧我們,但這些好運的恩寵、降臨,也同時帶來無數的憂煩。我們從來沒有這麼不安寧,我們有好些日子,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也沒有時間去想我們曾經夢想的那種遠離塵囂的隱遁生活!」
「我們和平,艱苦的生活整個被破壞了,我不知道能否再恢復平靜。」
「這種踰越我們力量以外的努力,造成疲勞的結果,以及我們工作上不能令人滿意的物理條件,因為聲名的侵入增加了這種困倦。這種對我們自願信守的孤獨底破壞,是我們真正受苦的原因,而一切災難的結果都發生了。」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268,270

從居禮夫婦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科學家的精神,正如其所言:
「在科學上,我們必須關注的乃是事物,而非人際關係。」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275

居禮夫婦的偉大不僅是受物質生活的匱乏仍熱烈追求科學的真理,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科學上做出對人類重大貢獻後,竟能拒絕可以獲得的名聲和利益。許多企業、團體、朋友都希望他們申請專利,以確保研究成果可以獲得令人羨慕的現實利益,包括可觀的金錢收入,但是他們拒絕了,他們把所有的成果發表給全世界人類共同享用,他們放棄專利,繼續過最清苦樸實的生活,在最艱困的環境中繼續研究工作,居禮夫人說:

「我有許多朋友並非沒有確鑿的理由,他們深信如果彼埃爾和我能確保我們的權利,我們一定可以得到充份的資金,來興建一座滿意的鐳研究所,而且一定不會遭到過去對我們兩人都是難題─現在仍是我的難題的障礙。儘管如此,我確信我們過去所做的是對的。
人類之中確實需要講求實用的人,他們在工作中求取最高的代價,而不忘懷全體人類的福祉以及保全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對他們,企業發展的興趣不足以繫絆他們,因此,無法使他們注意於自己的物質利益。
這些夢想家無疑地沒有資格得到財富,因為他們不想得到它。即使如此,一個組織健全的社會,對於這樣的工作者,應該保有他們完成其工作的足夠資產,使他們能自由地埋首於研究而過一種免於物質匱乏之虞的生活。」
~摘自《居禮夫人傳》,頁400-401

正當居禮夫婦開始被世人肯定,繼續熱愛的研究工作之際,1906年,居禮先生47歲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這對年僅39歲的居禮夫人是多麼殘酷的打擊,一位全心全意摯愛的科學知己,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竟然猝然離世而去,居禮夫人遭受喪偶之痛必須單獨扶養小孩,又必須繼續維持熱愛的研究工作,我們從她的愛女依芙‧居禮所寫《居禮夫人傳》中可以讀到字字血淚和椎心之痛的親情。令人熱淚盈眶深受感動的是偉大的居禮夫人沒有倒下,她繼承了先生的大學教職,再接再厲潛心研究,於1911年,44歲時再獲諾貝爾化學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時,她更組織「放射能治療」的團隊投入傷患的服務,更於1918年大戰結束後,目睹祖國波蘭的獨立;1934年67歲時,她所指導的長女伊蓮與女婿卓利歐發現「人工放射能」,而於次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是人類科學史上多麼動人的貢獻。居禮夫人最後因長年從事放射性物質研究,受到放射能物質傷害而患白血症,她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和一輩子的努力,留給後人永遠的追思和懷念,她是最傑出偉大的放射能研究者和女性科學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