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為本,醫學為用
推動醫學人文教育之深化與向下紮根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美國臨床醫學與醫學人文大師~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1849-1919)




醫學是一門有科學根據的藝術


加拿大裔的美國醫學人文鼻祖:威廉‧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說過一句重要的話「醫學是一門有科學根據的藝術」(Medicine is an Art base on Science),也就是說醫學基本上是屬於人文的藝術,跟其他的人文藝術不同的是他有科學的根據。


奧斯勒不但寫出了美國第一部醫學教科書:”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而且首創「臨床教學」的風氣,在他之前美國醫學教學只有講課(Lectures)而沒有臨床教學,他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學院變成美國醫界的龍頭,晚年他又到牛津大學講學,對歐陸也產生了影響,他對美國醫學院學生的演講,引經據典,旁徵博引,非常精彩,今年九八高齡的日本國寶級元老醫師日野原重明,不但為他寫了一部傳記,還特別把他的演說集註釋出日文版,最近在楊義明教授催生下,已經有漢譯本。奧斯勒醫生建議美國的年輕醫生在睡覺之前,看半小時的人文書,他開出的書單有十本,他說這些書對病人的瞭解與同理心的培養非常有幫助,這十本書的書目如下:


醫學生的十部床頭書:


(1) 新舊約聖經。
(2) 莎士比亞的作品。
(3) 蒙田散文集。
(4) 普魯塔克的傳記。
(5) 羅馬皇帝馬古斯‧奧里略的回憶錄。
(6) 艾匹克泰特之作品(Epictetus)。
(7) 醫師的宗教(Religio Medici)。
(8) 唐‧吉訶德。
(9) 愛默生的作品。
(10) 早餐桌上的篇章(奧利佛‧溫道爾‧霍姆斯醫生著)(Breakfast-Table Series:Oliver Wendell Holmes)。


他推薦的這些書,我年輕時代行醫時看了五、六部,的確對我個人的行醫態度,有種無形的影響。


早年的奧斯勒


奧斯勒於一八四九年七月十二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的小城Bond Head,是八個孩子中的老么,父親(Featherstone Osler 1805-1895)本來是英國海軍軍官,一八三七年從海軍退休之後,才移民加拿大成為聖公會的宣教士,在北加拿大的小鄉下傳教。年幼時調皮搗蛋的個性使他惹了不少麻煩,十四歲時遭到退學,二年後,曾有數日被關進監牢的記錄。雖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但他因深受父親的影響將來也想當牧師,因此在一八六七年進入三一學院(現在的多倫多大學)念神學院,之後在老師的啟發下,他對自然科學與醫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在第二年轉入私立多倫多醫學院,他念了二年之後,因這個學校教學不是很理想,他又轉到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就讀醫學院,並在一九七二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赴當時醫學最發達的歐洲習醫二年,在臨床及實驗醫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然後重回麥吉爾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那年他才二十五歲。他是第一位把顯微鏡引進加拿大的人,同時也在醫學院第一個成立「醫學雜誌讀書會」(Journal Club)。也是第一座生理學實驗室的催生者。他不喜歡課堂上的正式教學方式,而喜好床邊教學或在屍體解剖室裡教學,他同時指導天花病房的醫療工作,並親自執行了八百例以上的屍體解剖。


充滿憐憫之心的奧斯勒


他非常有憐憫之心,有一次他看見路旁凍得發抖的乞丐,他便將外衣脫下送給乞丐;又有一次,有個從英國來訪的學生罹患惡性天花,且於三天後去世,奧斯勒寫了一封信安慰他的父母,解釋這種病的過程及其嚴重性,並說明這學生死時非常安詳;三十年之後,當奧斯勒遇到這學生的姊姊時,她告訴他那封信帶給她雙親莫大的安慰。


一八八四年他離開加拿大,應聘到美國賓州大學成為臨床醫學的主任教授,他以自由的方式鑽研醫學,結果在保守的費城掀起了一陣旋風,他在此五年間,執行了二百例病理解剖,並發表了無數論文。除全心投入工作中,他也用心經營同僚間的友情經營。此外也花很多時間在病房裡觀察病人的臨終變化,而常有新的發現,並引進顯微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工具。一八八五年在他的號召下,在費城成立了美國醫師協會,並在一八八六年舉行首次年會。


在約翰‧霍普金斯的黃金時代


巴爾第摩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在一八八九年成立時,馬上邀請奧斯勒做主任醫師,他來霍普金斯醫院之後,馬上聲譽崛起,使他在教師、人文主義者和臨床教授三方面建立全國性的聲望,剛開始時醫院只有220床,駐院病人只有788人,十六年之後他離開時,病人已增加到4200人。總之,在他任職十六年期間,他成為當時北美洲最重要的醫師及教師。一八九三年,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立,他是草創時期的第一位醫學教授,並成為全美訓練最完整,要求也最嚴格的醫學院;它也是全美第一家,入學學生必須先完成四年大學教育的學校。奧斯勒曾說:「我們很幸運來這裡當教授,若是來當學生,我們可能進不來。」


也許奧斯勒對醫學的最大貢獻是,他強調醫學生必須從看病人和與病人對話是醫學的重心所在,同時他還建立了駐院醫師的制度,此制度後來被所有英語系國家的教學醫院所採納,台灣也在五十年代採用此金字塔式的實習醫生及駐院醫生的制度直到今天。


奧斯勒最有名的著作《醫學的原理與實踐》在一八九二年完成;他為了要完成這本書,一八九一年的夏天特別從他的私人豪宅遷入醫院宿舍,開始日以繼夜的工作,每晚當十點的鐘聲響起,才脫下他的長袍。此書內容完整、思想清晰、文筆流暢,成為當時最有名的醫學教科書的聖經,內容雖然研究成果不多,卻間接而顯著的對醫學有重大貢獻。這書讓醫學生知道人類對疾病的認識是何等有限,洛克菲勒家族的老大約翰因受此書影響,而創立了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野口英世便是在此研究而發現梅毒螺旋菌。


在病房裡,大家暱稱他為酋長,他的才華在病房裡展露無遺。他致力於病患照顧流程的簡單化,鄙視當時的許多藥物,他認為:「我們能夠提供病患最大的幫助,是在於簡單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照顧,以及小心地使用一些已被適當研究過的藥物,使用這些方法所達到的效果如何,我們有活生生的實體所提供的訊息可看。」他熱愛教學,認為病人本身是最好的教學題材,沒有病人就等於沒有教學,而學生們因他與病人的親密接觸,以及對病人的生活充滿興趣而越加尊敬奧斯勒。因此奧斯勒成為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醫生與教授,因為他改變了醫學生的教學方式:重臨床實習,減少課堂上講課。他說他希望他的墓誌銘是:「他把醫學生帶到病房去做臨床教學。」他也特別強調全身檢查的重要性,每天帶醫學生和駐院醫生做教學巡診也是由他開始的。奧斯勒常說:「一個學醫的人不看書,彷彿水手出航沒有地圖,但是學醫而不看病人,那根本就是沒有出航。」他也說過另一句銘言:「如果您仔細傾聽病人的話,他們就會告訴您正確的診斷。」他一再強調問病歷的重要性。


在約翰‧霍普金斯時期,奧斯勒的名氣越來越大,處處受聘為顧問醫師,甚至連總統和內閣官員也來向他請益。身為顧問醫師,在那抗生素尚未發明的時代,很多疾病都是無法治療的,這時他會以關懷的口吻給病人及家屬一點希望。


晚年到牛津大學任講座教授


面對愈來愈重的工作壓力及責任,他打算在六十歲時退休,因他的哥哥在六十歲時死於心臟病;而在霍普金斯的最後幾年,他有間歇性胸悶的症狀出現。這時牛津大學邀請他去擔任Regius醫學講座教授,只負責教學而沒有臨床上的工作,他太太勸他趕快接受這個輕鬆的工作,於是他在一九○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發表有關老人學的告別演說:「固定時期」(Fixed Period),他說:「世界上有效地推動巨大改革的工作,都是由二十五歲到四十歲的年輕世代完成的。四十歲以後便開始走下坡了。」這時才五十五歲的他,也以幽默的口吻提到名醫Anthony Trollopés一八八二年也叫「固定時期」的一篇演說:這篇演說提到人在六十七歲退休之後,再過一陣子,如果無事可做,就可以用「哥羅仿」讓生命和平地結束。結果這篇演說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報紙都以頭條報導:「奧斯勒推薦在六十歲時用『哥羅仿』。但是奧斯勒本人從一九○五年擔任牛津大學醫學教授到一九一九年才以七十高齡去世,在這十四年中,他的行程永遠排得滿滿的,忙於到處開會教學與演講及籌設一座大型的醫學史圖書館。一九一一年他被英國國王授予爵士的榮譽,當時美、加人士到英國旅遊行程中,幾乎都會安排去參觀莎士比亞的出生地及訪問奧斯勒夫婦。


奧斯勒在一八九二年五月四十三歲時,才與Grace Revere Gross結婚,她是一位費城大名鼎鼎的外科教授Samuel Gross的遺孀。奧斯勒夫人頗能忍受他的一些怪癖,包括在無任何預知情況下,奧斯勒會帶些朋友回家吃飯,婚後他們育有二個男孩,其中一位出生後不久即過世。另外一位兒子Edward Revere Osler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九一七年八月不幸被砲戰炸死,奧斯勒夫婦聞此惡訊悲痛異常,久久無法平復。一九一七年十月,有位好友到牛津大學拜訪他之後說,再也看不到他昔日的幽默與笑臉了。


一九一九年十月,奧斯勒患了當時大流行於歐洲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接著併發Hemophilus influenzae細菌性肺炎及膿胸,雖然接受肋體切開引流膿胸,但病況仍不斷惡化,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病逝,享年七十歲。夫人Grace比他多活了九年,兩人一起葬在祖國麥基爾大學的奧斯勒圖書館內。


視病如親的典範人物


一九二五年奧斯勒的高徒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替恩師寫了三巨冊的長篇傳記,並於一九二六年贏得普利茲的「傳記文學獎」,一九九九年又有麥可‧布里思(Michael Bliss)出版了一部可讀性很高的短篇傳記。日本醫學人文大師日野原重明也替他寫了一部日文的傳記。


如果說巴斯脫是廿世紀基礎醫學的典範人物,那麼奧斯勒可以說是廿世紀臨床醫學的典範人物,他多方面的貢獻仍會深深影響廿一世紀的醫學發展。他在現代醫學的許多專科領域中,仍被視為重要的開山祖師之一,他有恢宏的世界觀,他強烈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並在全世界各地先後成立110個醫學協會或組織,他不但是熱心教學的好老師,他「視病如親」的精神更使他的弟子感佩,在醫病關係上,他認為醫學是一種醫術而不是一種交易,是一種召喚,而不是一種職業,如果一位醫師把醫療當作一種交易或職業,那病人只不過是一種商品,這人只不過是個醫匠,不配稱為醫師;醫師應該把每一位病人當作有血有肉、有靈有魂的人,需要以愛心、耐心、關懷、憐憫之心對待他,因為每一個人在奧斯勒的心目中都是至寶,以這樣的態度對待病人,才算是良醫的基本態度,在這方面威廉‧奧斯勒為我們立下了世紀典範。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於北醫醫文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