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為本,醫學為用
推動醫學人文教育之深化與向下紮根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看見玻利維亞的街童~黃至成

出生於美國南卡萊納州,父母為台灣移民的黃至成,畢業於德州農工大學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在他就讀醫學院四年級將要畢業之前,有機會參與玻利維亞街童的服務工作,看見許多改變他一生命運的街童,這些街童的真實故事促使他往後十年推動了「玻利維亞街童計畫」的工作,也出版《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這本書,這是一本充滿血淚活生生見證人間苦難的街童報導,是黃至成借眼鏡給我們看見每天生活在我們周遭人們的真實故事。在書的前言當中,他忠實的這樣敘述著:
通常在書的自序中,作者會提供一些關於書中人物的統計資料或歷史。我在此也不免俗套地提供當我在拉巴斯下機時所知道的知識:無。對於街童和他們的世界,這篇文章無法給你任何數字、任何頭緒。
我只告訴你一件事情。在我在玻利維亞第一年的年底時,我坐在拉巴斯市中心冰冷的水泥街道,想知道我用盡全力,究竟對這些街童的生命造成什麼改變。我問一個雛妓:「妳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她不想馬上得到錢、藥品或任何東西。她說,她想要我在她的生命中出現;她要我為街童蓋個家;她要我告訴其他人,有關她和其他街童的生活。
這本書正是在兌現那三個承諾,即使已經悠悠過了十年了。我將盡可能客觀描述五名街童的真實故事─梅希迪(Mercedes)、加布里耶(Gabriel)、丹妮拉(Daniela)、薇琪(Vicki)和羅莎(Rosa)。他們完全從一個質樸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他們的語言也同樣質樸。我盡可能使用他們的語彙,試著準確刻劃他們的生命。我盡量不寫到我自己。我生來就是內向、並對個人生活保持隱私的人。我已經描述我的生命轉變和我父母可能的失望,你們可以透過我的眼睛去了解這些孩子。過去這十年,這些街童和我改變了彼此。最後,我希望這些故事是關於他們的,而不是我的。我只是把眼鏡借給你們,讓你們可以看到這些街童。

從接觸開始,黃至成進入街童的生活圈,和街童談話,關心街童的家人,發現許多問題的家庭和破碎的傷口,有肉體的傷痕、有心靈的傷痕、有渾身刀疤不斷傷害自己的女孩,有得到性病卻未被治療的女孩,有未婚懷孕的女孩,有吸食毒品、喝酒打架的男孩,有帶著小刀橫行街頭的男孩…,黃至成雖然快從醫學院畢業,卻必須扮演醫師的角色想盡辦法要幫助街童,也因為學生時代參與了街童服務工作,黃至成畢業後成為小兒科醫師,進入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任職之後,繼續推動「玻利維亞街童計畫」,展開長期關懷與救援無家可歸孩童的工作,在書中的後記當中,黃至成寫道:
玻利維亞街童計畫希望引起世人對全球街童困境的關注。我們的目標是將童年、權利、尊嚴還給玻利維亞那些被遺棄的街童;也希望這些孩子能成為榜樣,成為帶動結構性變遷的動力。初期幾年我們先造訪街頭,一如我當年從事的工作,跟街童聊天,治療他們的疾病。隨著志工和工作人員增加,我們大約進行六千次的街頭訪問。2001年,玻利維亞街童計畫在拉巴斯有了第一個家:伯納比之家(Hogar Bernabe),專門服務那些沒人照顧、被遺棄的街童。在我的心目中,這些孩子是我們應該回應愛心和關懷的對象。拉巴斯的街童平均年齡14.4歲,超過一半是男孩。這些街童約有90%受過肉體上的虐待,90%以上吸食油漆稀釋劑;女孩有一半以上懷 孕或有小孩,38%受過性侵害。藉由成立伯納比之家,我回應了丹妮拉、薇琪和加布里耶的期望─為他們建立一個家,但這只是略致棉薄之力。伯納比之家可以收容十個棄童,提供他們全面性的照顧。光提供衣食仍然不夠,我們也必須提供安全感,讓他們感受關愛。除了一些身體的病痛,像蛀牙或因挨打導致骨頭癒合不佳等之外,街童同時受到自殺、憂鬱、創傷後遺症、毒癮、各種心理疾病的威脅;有些孩子有人際關係的障礙,或容易依賴別人;大多數孩子認為他們終將被遺棄。只有一部分街童在離開街頭之後,因為跟隨我和其他工作人員,才逐漸確信我們不會遺棄他們。

為了玻利維亞的街童,為了全世界不被看見的孩子,為了基督耶穌所說:「照顧最弱小的兄弟就是作在我身上」,黃至成呼喊著:
我仍然跟我的終生之謎搏鬥:為什麼上帝帶走我的妹妹明芳,而不是我?為什麼孩子們得在街頭受苦?為什麼這些苦難要加諸他們身上?在智識上,我開始接受上帝出於自由意志創造我們的說法,然而祂同時默許我們的罪惡、疏忽和愚昧。你決定要看見這些不被看見的孩子了嗎?我的孩子會跟你討錢,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希望被看見,被視為人,被當成孩子對待,他們要我說出他們的故事。對丹妮拉來說,一百美元就算富有了。這些街童在貧窮中受折磨,他們祈求你的了解和同理心,而不是你的憐憫和寬恕,他們只想有尊嚴地活著。人生苦短。我們能在身後留下什麼?我的一生如果能讓玻利維亞的拉巴斯那幾個街區的孩子都有個家,那就是我留給後人最大的遺產。我們的孩子不是死於疾病或營養不良,他們其實是死於貧窮。事實上,當他們死亡時,我們大都沒有看見,因為我們不敢看到他們。看看我們的孩子吧。喔不,你無須幫助他們全部的人,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得到。實際上,你只要一次幫助一個就好了。世界上有七千萬個街童。有了你的幫助,就能減少一個街童,讓待在家裡的孩子多一個。然後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叫羅莎的女孩,叫愛麗莎的嬰兒、叫耶穌的男孩……

前進非洲體驗不同生命意義~連加恩

連加恩1976年生,從小在台北長大自認為是好命的小孩,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第二十屆畢業,2001年當兵入伍選擇到非洲服替代役,被分配到西非洲的布吉納法索,將近20個月的時間讓他體驗了不同的人生意義,見證了許許多多生命的奇蹟。這個充滿外地人的第三世界未開發國家,成為連加恩的「新故鄉」,改變了他的生活,在物質匱乏貧窮卻充滿挑戰的地方,他發揮創意改善當地環境也樹立了台灣在國際間的友善形象,更讓他看到非洲黑暗中的生命希望和聖經中上帝話語的種種啟示。
《愛呆西非連加恩~攝氏45度下的小醫生手記》這本書是連加恩描寫他在非洲所見所聞、所想所作的許多感人故事的文集,在自序中連加恩寫道:
謝謝耶穌,祢讓我知道:好命的孩于,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甚至比別人更勞累,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對一個出生在台灣,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好命孩子來說,能有機會到未開發國家體驗貧窮國家人民的生活,我相信不僅是對連加恩會有巨大的衝擊,我更希望年輕一代的台灣醫學生都能有機會去體驗不同的生命意義。

連加恩在非洲學習到生命的不同意義,我相信讀者可以分享到他想傳遞的新生命信息:
回想這二十個月,我好像被放在一個極端的環境,去看出一些事實。....
故事裡交織著人生所有的苦難,每天看到疾病、貧窮、死亡、失去親人的痛苦,同時又見證過去從來沒有見識過的光明面,例如:那個被台灣的愛心衣服塞爆的郵局;放棄鑽戒要幫村民挖井的鄭太太;雖然身體不方便,也要掃地幫助非洲學童的巫以諾;我被放在人家說的黑暗大陸,卻經歷到一些人生最正面的東西。一間房間只要有一根蠟燭,光明就可占據大部分的空間。....
以前聽人家說,這個土地的人,有一股向上提昇的力量,我在非洲的時候見識到了。.....
兩年來在非洲的經歷,讓我更加的相信台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因為上帝藉由這個地方的人輸出希望。這些故事是那些用衣服、用關心,和我一起去過非洲的朋友寫出來的。
我不知道哪裡去謝謝他們,....因此我把為這些人祈禱的內容寫在下面。
「親愛的耶穌,請你祝福他們,成為富有的人,只因他們所度的每一天都是有價值的;成為偉大的人,只因他們擁有偉大的夢想;讓他們在所有成功的追求背後,擁有對意義的渴望;知道所有的嘈雜忙碌之後,有永恆。在他們的人生或家庭中,就算遇到再大的黑暗困難,也有更大的光明在等待,而且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你如何祝福了我和我的家庭,也一樣祝福他們的家庭,除掉他們人生中所有的黑暗面,包括怨恨、憂愁、嫉妒、批評、傷害,就像在我十六歲的時候,你讓我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你的赦免,讓他們知道勝過這些黑暗最大的力量,是你十字架上的饒恕,帶領他們的一生,讓他們所在的每一個地方,因為他們更加美好,讓他們發現活著真好,因為他們永遠有更偉大的旅程去征服,奉耶穌的名求。阿們!」